焊接耐候钢浮雕时产生的晶间腐蚀一般是在450~850℃的高温下,由于晶粒边界形成贫铬区,使晶界附件的金属含铬量低于12%时,就失去了抗腐蚀能力。在腐蚀介质作用下,即产生晶间腐蚀。焊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:
1、控制含碳量。碳是造成晶间腐蚀的主要元素,应选用含碳量小于0.03%的焊材。
2、添加稳定剂。在耐候钢浮雕和焊条或焊丝中加入钛、铌等元素,提高抗晶间腐蚀的能力。
3、进行固溶处理。在焊后把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~1100℃,然后迅速冷却,稳定奥氏体组织。另外,也可以进行850~900℃保温2h的稳定化热处理。
4、采取双相组织。在焊缝中加入铬、硅、铝、钼等,使焊缝造成奥氏体+铁素体的双相组织。一般控制焊缝金属中铁素体含量为5%~10%。
5、减少焊接热输入。在焊接工艺上,采用小的焊接电流、大的焊接速度和短弧多道焊,待一层焊完冷却后再焊下一层,甚至可用烧冷水等措施来加速焊缝的冷却。另外还要注意耐候钢浮雕的焊接顺序,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后焊接,尽量不使它受重复热循环的作用。